首页 > 诗文 > 韩愈的诗 > 感二鸟赋

感二鸟赋

[唐代]:韩愈

贞元十一年,五月戊辰,愈东归。癸酉,自潼关出,息于河之阴。时始去京师,有不遇时之叹。见行有笼白乌、白鸜鹆而西者,号于道曰:“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进于天子。”东西行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

因窃自悲,幸生天下无事时,承先人之遗业,不识干戈、耒耜、攻守、耕获之勤,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其行已不敢有愧于道,其闲居思念前古当今之故,亦仅志其一二大者焉。选举于有司,与百十人偕进退,曾不得名荐书,齿下士于朝,以仰望天子之光明。今是鸟也,惟以羽毛之异,非有道德智谋、承顾问、赞教化者,乃反得蒙采擢荐进,光耀如此。故为赋以自悼,且明夫遭时者,虽小善必达,不遭时者,累善无所容焉。其辞曰:

吾何归乎!吾将既行而后思。诚不足以自存,苟有食其从之。出国门而东鹜,触白日之隆景;时返顾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过潼关而坐息,窥黄流之奔猛;感二鸟之无知,方蒙恩而入幸;惟进退之殊异,增余怀之耿耿;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饰焉是逞。余生命之湮厄,曾二鸟之不如?汩东西与南北,恒十年而不居;辱饱食其有数,况荣名于荐书;时所好之为贤,庸有谓余之非愚?昔殷之高宗,得良弼于宵寐;孰左右者为之先?信天同而神比。及时运之未来,或两求而莫致。虽家到而户说,只以招尤而速累。

盖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盍求配于古人,独怊怅于无位?惟得之而不能,乃鬼神之所戏;幸年岁之未暮,庶无羡于斯类。


“感二鸟赋”译文及注释

译文

贞元十一年五月初二,我韩愈往东回故乡。初七,我从潼关出来,在黄河南面休息待渡。当时刚刚离开长安,有生不逢时的感叹。我看到路上有用笼子装着白色的乌鸦和白色的鸜鹆往西走的人,一边走一边在路上喊着:“某地某官派使者进献给皇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都把路让开,没有人敢正面看他。

我由此而私下为自己觉得悲哀:有幸生在天下太平的时候,继承了先人的遗产,没用过兵器和农具,不知道征战固守和耕耘收获的辛苦,读经书、写文章,从七岁到现在,一共已经二十二年了。我的行为不敢违背道义,家居读书的时候,想着古往今来的事情,也只记住其中一两件最重要的。我到吏部去参加选拔考试,和很多人一起参加博学宏辞科的选拔考试,却无法名列举荐的文书之上,不能与小官吏同上朝堂,得以瞻仰皇上的光明。现在这两只鸟,只因为羽毛不一般,而不是有道德有智谋、可以让人征求意见、帮助朝廷教育统治百姓的人,却反而得到提拔推荐,荣耀如此。所以我作这篇赋来为自己悲悼,并且阐明:那些有时运的人,即使只有小小的长处也一定能成为达官显贵,而没有时运的人,就算有一连串的优点也没有地方容纳。这篇赋是:

我回到哪儿去呀!我将在行动以后再思考。如果的确不足以让自己生活下去,哪里有饭吃我就到哪里去。出了京城的门就往东飞快地走,顶着白天强烈的阳光,我时不时流着泪回头看,感叹西边离开长安的道路是多么漫长。走过潼关,我坐下来休息,看见黄河的流水澎湃奔流;感触于那两只鸟无知却正蒙受皇上的恩宠,想到自己被斥退和两只鸟被宠爱完全不同的境遇,心里更加烦闷不安,它们的内在有什么美好的地方?只不过是靠外表美丽而自鸣得意。我一生的命运艰难阻塞,连这两只鸟都比不上;我四处漂泊,连续十年没有安定的住所;屈辱地吃饱饭的时候都寥寥可数,更何况被荣耀地列名于推荐文书之上呢?现在的时俗就喜欢贤人,哪里有人说我这个人不笨呢?当年殷高宗在晚上睡梦中得到贤良的辅佐;在这个贤人的周围,哪里有什么人预先引荐他?他实在是得到了上天的认同和帮助。在时运没有到来的时候,有时候帝皇赏识和左右关说两方面的追求都达不到目的;即使是挨家挨户的去宣扬自己,也只能招来错误和麻烦。

大概上天生下我,也还是希望我在人世间有所作为;我为什么不跟与古人相匹比,而独独为自己得不到官位而惆帐呢?我想那些得到了官职却无法胜任的人,是鬼神的戏弄;幸好我的年纪还没到暮年的地步,大可不必羡慕这一类人。

注释

赋:古代文体的一种,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以写景叙事,抒情说理。

贞元十一年:795年。贞元,唐德宗年号。

五月戊辰:贞元十一农历五月初二。

东归:往东回故乡。

癸(guǐ)酉:贞元十一农历五月初七。

潼(tóng)关:在今陕西华阴县。

息:指停留河边待渡。河之阴:黄河之南。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去:离开。

见行:《五百家注昌黎文集》作“行见”。行,道路。鸜鹆(qú yù):一作“鸲鹆”,鸟名,即八哥。乌和鸲鹆都是全身黑色的鸟,因此把羽毛纯白的乌和鸲鹆作为祥瑞之物献给皇帝。据《旧唐书·德宗纪》记载“(贞元十一年)六月,河阳献白乌。”西:向西。

号(háo):叫喊。

某土之守某官:语出《礼记》,意为太天下的土地都是皇帝一人所有,某地的长官是代替皇帝管理、守护这块土地的。

使使者:前一个“使”是动词,指派遣,后一个“使”是名词。使者,即差人。

东西行者:向东或向西走的人。

莫敢正目:不敢正面看进贡鸟的人。莫敢,不敢;正目,正面看。

因:于是。窃:私下里。

先人:祖先,包括父亲。遗业:遗留的产业。

识:一作“职”。干戈:兵器。耒耜(lěi sì):翻土用的农具。勤:苦。

行己:自己的行为。有愧:这里指违背。道:道义。

闲居:独居,指家居读书。故:事情。

仅:无几,差不多。志:同“识”,指铭记。

举:提拔。有司:指官府。

百十:或作“百千”,误,因为贞元九年应博学宏辞科的只有人。偕进退:《五百家注昌黎文集》作“偕进偕退”。偕,偕同,一起;进退,指参加博学宏辞科的选拔考试。

曾:竟。不得名荐书:《五百家注昌黎文集》作“不得名于荐书”,不能名列于推荐做官的文书之中。名,列名;荐书,推荐做官的文书。

齿于下士:与卑职小吏相并列。齿,并列;下士,低职官吏。

承顾问:辅佐侍奉皇帝左右的近臣。赞:辅佐。教化:教导感化。

蒙:受到。采擢(zhuó):引进提拔。

光耀如此: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昌黎集》注:此下诸本有“可以人而不如鸟乎”一句。按:观后云“庶无羡于斯类”,则此句乃妄人谬赘也。篇末注载欧阳文忠读李习之《幽怀赋》一段。公自云:“庶无羡于斯类”。欧阳子岂读之未终耶?

悼:悲伤。

遭时:即遇时。

达:显达。

累善:积累善行。容:纳用。

既行而后思:事已做过,再来思考。此与“三思而后行”恰好相反,是作者的激愤之词。

诚:实在。自存:自我生存。

苟:如果。其:指我。

国门:国都的门。东鹜(wù):东驰,指快速东归。鹜,驰,快走。

触:顶着。隆景:指日光强烈。隆,程度深;景,同“影”。

西路:西出长安之路。羌(qiāng):发语词,无义。永:长。

坐息:休息。

黄流:黄河。

方:刚刚。入幸:进入皇宫得到皇帝的宠幸。幸,到皇帝的宠幸。

进:二鸟之进幸。退:自己之退黜。殊异:不同。

怀之耿耿:耿耿于怀。耿耿,忧虑不安的样子。

中心:心中。何嘉:有什么值得称许的地方。

外饰:鸟的羽毛。逞:夸耀。

湮厄(yān è):阻塞艰困。湮,塞;阨,同“厄”,阻隔,险阻。

曾:岂。

汩(gǔ)东西与南北:四方奔走求食。汩,水流的样子,比喻人的奔走。

恒:通“亘”,持久。不居:不得安居。

有数:指次数少。

荣名:朱熹作“策名”,这样与“荐书”重复,且如姚范:“言饱食不可数得,况于与荐书之荣名乎?”故拟作“荣”为宜。

时所好(hào):时世所喜爱的。时,时俗。

庸有:岂有,哪有。庸,哪里。

殷之高宗:殷高宗武丁。

良弼(bì):此指傅说。弼,辅佐。宵寐(mèi):夜晚睡觉。相传武丁夜梦得名叫傅说的圣人,于是描绘其形貌,到处访求。后来在傅岩(今山西平陆东)找到他,便任用他为相。

孰左右者为之先:本自《汉书·郦食其传》:“沛公吾所愿从游,非为我先。”左右,皇帝身边的大臣或亲近的人。为之先:预先引荐。

信:实在。天同:上天的赞同。神比:神灵的帮助。比,辅佐。

两求:指得到帝皇赏识和左右关说。莫致:不能得达。致,达到。

家到而户说:挨家挨户地宣传。

尤:过失,过错。速累:招致忧患。速,招致;累,麻烦。

期:希望。下地:与上句“上天"对应,即人间。

盍(hé):何不。求配于古人:跟传说一类古贤人相匹比。配,匹比;古人,指上文的傅说。

独:何独。怊怅(chāo chàng):悲伤失意的样子。怊,悲愤。无位:无官位。

惟得之:指官位。惟,句首语气词。之,代词,指官位。不能:指无才力,不能追配古人。

戏:戏弄。

未暮:未到暮年。

庶:庶几,连词,表示在上述的情况之下才能避免某种后果或实现某种希望。斯类:这一类人,指二鸟一一类窃据职位而无实用的人。

“感二鸟赋”鉴赏

赏析

此赋正文前有序,序中用对比手法,写作者才高品正但不被人赏识录用,而两只无知禽鸟,“非有道德智谋、承顾问、赞教化者”却“反得蒙采擢荐进”,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埋没人才、荒恤国政的无知而可耻的行径。正文用感叹独白的形式来抒发作者心中对“惟进退之殊异”的不合理现象的耿耿怨气,哀叹自己命运坎坷到连两只鸟都不如。在艺术表现上,此赋少用典故,多用口语,句式趋向于散文化,使全赋曲曲折折,一唱三叹,通过人与鸟的鲜明对比,不仅写怀才不遇,还寄托着作者的政治抱负和开创事业的理想。

开篇作者便感慨而言“吾何归乎?”这是行路艰难、四顾茫然的沉重叹息。“诚不足以自存,苟有食其从之”,。这是他无可奈何的选择:哪里能混得一碗饭吃就到哪里去。他“时返顾以流涕”,思索着不能“达于天子”的原因,吞嚼着十年奔走干谒的辛酸苦辣之味,就像河水破堤而出,像积薪一点即燃。韩愈目睹二鸟“蒙恩而入幸”的情景,内心受到强烈的刺激,所谓“增余怀之耿耿”于是不能不发为悲愤不平之鸣。他在赋辞中一气贯注而下,与序文互为补充,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以鸟之进与己之退相对比,感慨自己“曾二鸟之不如”。二鸟,只不过是天子的玩物,只不过以美丽的羽毛而得到了“采擢荐进”。相比之下,韩愈感叹自己“石东西与南北,恒十年而不居,辱饱食其有数,况荣名于荐书。”十年来到处奔走干谒,没有安定的居处,甚至很少能吃上一顿饱饭,结果仍不能登名于推荐作官的书信之中。这段自悲自怜的话,诉说的是他在长安十年的实际生活状况。他干谒权贵的书信中,也总是不惜笔墨渲染,把自己说得可怜之极。这无非是请求“有力者”能哀其穷,以“一举手一投足之劳”挽救他于“穷饿之水火”。因而他在赋中诉其穷窘之境,也是委曲地诘问荐官:难道一位饱学之士反不如二鸟值得推荐吗?

其二,以二鸟喻“小善”而达者,并以这种人的“遭时”与自己的“不遭时”相对比。所谓“小善”者,也就是只有小技的人,他在《进学解》中曾以反语讥讽当时科举“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的情况。这些“小善”者,就像二鸟徒有外表的羽毛之类,“非有道德智谋、承顾问、赞教化者。”所以他们“得之而不能”,虽然得到官位却不能胜任。言外之意,韩愈自许为“有道德智谋、承顾问、赞教化者”,他在序中已夸耀自己“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他在《上宰相书》中,也总是以自己“所学皆圣人之书”来“求知于天下”。可是他却“累善无所容焉”,得不到赏识和任用。对于小善者“遭时”而累善者“不遭时”的原因,韩愈认为就在于荐官不能赏识贤人。他们宁肯“采擢荐进”无用的二鸟,却不肯救有才之士于水火泥涂,他们宁愿荐“小善”之人,却不能举“累善”之士。所以韩愈感叹:“时所好之谓贤,庸有谓余之非愚”。

其三,求配于古人,而不羡于“斯类”。经过两层“进退之殊异”的对比,作者渲泄了胸中的不遇时之感。至此,笔锋一转,另辟新意。这就是自信“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也即“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意思。他举出殷高宗梦见傅说,后来果然得到傅说为良相的典故,说明一旦时机到来,不依靠什么人来吹嘘,全凭天神的意思,就可以来到皇帝的身边。而我现在所以“家到而户说”都不能“荣名于荐书”,只是因为“时运之未来”。所以作者最后以自矜自负的语气写道,我要求配于古人,不必因暂时无位而忧愁,“幸年岁之未暮,庶无羡于斯类”,我还年轻,不必羡慕那无知的二鸟和无能的“小善”者。

此赋序文以叙述为主,而正文以抒情为主,二者互为表里,通过作者“不遇时”的感慨,反映了当时权贵重视玩物、而埋没人才的社会现象,也体现了韩愈在求取功名时无以自存的可怜地位,以及为求得饱食和官位而到处干谒的可悲境遇。

创作背景

贞元二年(786年),韩愈离家到长安求取功名,满怀信心地想通过进士科考试的途径取得政治地位。从贞元二年到贞元七年(791年),韩愈参加了三次进士科考试,都失败了,生活也陷入困顿之中。贞元八年(792),韩愈第四次参加进士科考试,终于考中了进士。按照唐代的规定,礼部录取的进士,要经过吏部的考试才能任官。贞元九年(793年),韩愈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辞科考试,结果失败了。他请求权贵们给予援引,结果也到处碰壁。贞元十一年(795年)正月到三月,韩愈曾接连三次上书宰相,陈述自己“遑遑乎四海无所归,恤恤乎饥不得食,寒不得衣”的窘况,请求宰相给予他致仕的机会,然而也毫无结果。这年五月,韩愈怀着悲愤失意的心情离开长安而东归故乡河阳,路上遇到地方官向皇上进献白乌和白鸜鹆。这使韩愈感到人不如鸟,于是他写了这篇赋,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韩愈简介

唐代·韩愈的简介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韩愈的诗(29篇)

猜你喜欢

与杨德祖书

两汉曹植

植曰: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

仆少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紘以掩之,今尽集兹国矣。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鶱绝迹,一举千里。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妄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昔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敬礼谓仆,卿何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昔尼父之文辞,与人流通,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断割,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訾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息乎?人各有好尚,兰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同乐,而墨翟有非之论,岂可同哉!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而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同好,非要之皓首,岂今日之论乎?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

明早相迎,书不尽怀,植白。


一片

唐代李商隐

一片琼英价动天,连城十二昔虚传。

良工巧费真为累,楮叶成来不直钱。


归鸟·其一

魏晋陶渊明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

远之八表,近憩云岑。

和风不洽,翻翮求心。

顾俦相鸣,景庇清阴。


千年调·左手把青霓

宋代辛弃疾

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前导,叫开阊阖。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


赠王桂阳

南北朝吴均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归燕诗

唐代张九龄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登楼赋

两汉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 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 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 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 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 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 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大铁椎传

清代魏禧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大铁椎今年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两汉应玚

朝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

问子游何乡?戢翼正徘徊。

言我寒门来,将就衡阳栖。

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

远行蒙霜雪,毛羽日摧颓。

常恐伤肌骨,身陨沉黄泥。

简珠堕沙石,何能中自谐。

欲因云雨会,濯羽陵高梯。

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阶。

公子敬爱客,乐饮不知疲。

和颜既已畅,乃肯顾细微。

赠诗见存慰,小子非所宜。

为且极欢情,不醉其无归。

凡百敬尔位,以副饥渴怀。


鹧鸪

唐代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