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司马迁的诗 > 陈涉世家(节选)

陈涉世家(节选)

[两汉]: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涉世家(节选)”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少的时候,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一阵子,说:“如果谁将来富贵了,大家不要彼此忘记呀。”受雇佣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怎么会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正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法律都要被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就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天下百姓苦于秦朝统治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该被立为皇帝,应当被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有罪,二世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作为天下首发,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下“陈胜王”,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吴广一向爱护士兵,士兵大多为他所用。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屡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折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然鞭打吴广。将尉拔剑出鞘,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他。陈胜佐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必定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部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个个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将尉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攻打蕲县。攻下蕲以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军攻占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则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兵好几万。攻陈县时,那里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同起义军作战。守丞不能取胜,兵败身死,起义军才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才能出众的乡绅一起来集会议事。乡官、乡绅都说:“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诛灭残暴无道的秦王朝,恢复建立楚国的江山,按照功劳应当称王。”陈胜于是被拥立为王,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

注释

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陈胜虽出身雇农,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政权,故给予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

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佣,被雇佣。

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去、往。

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怅,失意,不痛快。之,语气助词。

若:你,指陈胜。

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二世元年:即公元前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闾左:指贫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适戍:发配去守边。适,通“谪”。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亡:逃跑,逃走。

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举,举行,实行。

等:同样。

死国:为国事而死。

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以数(shuò)谏故: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数,屡次。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劝诫。

上使外将(jiàng)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上,臣下对皇帝的尊称,指秦始皇嬴政。

项燕:战国末年楚国将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

怜:爱戴。

诚以吾众:如果把我们的人。诚,果真,表假设。

唱(chàng):通“倡”,倡导。

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宜,应当。

足下: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

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书,写。王,称王。

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罾,鱼网,这里作动词,是“用鱼网捕”的意思。

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件事了。以,通“已”,已经。

间(jiàn)令:暗使。间,私自,偷着。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次所,旅行或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丛祠,树木荫蔽的神庙。

狐鸣:像狐狸的声音鸣叫。

旦日:明天,第二天。

往往语:到处谈论。

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将尉:押送(戍卒)的军官。

忿(fèn)恚(huì)尉:使尉愤怒。

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

剑挺:拔剑出鞘。

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公等:你们诸位。公,对对方的敬称。

藉第令毋斩:即使能免于斩刑。“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

受命:听从号令。

袒右:露出右臂。

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祭天。

蕲(qí):今安徽宿州南。

符离:今安徽宿州。徇:指率军巡行,使人降服。

铚(zhì)、酂(cuó)、苦(hù)、柘(zhè)、谯(qiáo):秦时地名,铚、谯,在今安徽。酂、苦、柘,在今河南。

行收兵: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

比:等到。陈:秦时县名,今河南淮阳。

乘(shèng):特指配有一定数量兵士的兵车。

骑(jì):一人一马的合称。

守令皆不在:郡守、县令都不在。秦时,陈县属于砀郡,是郡府、县府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

守丞:守城的当地行政助理官。谯(qiáo)门中:城门洞里。

三老:封建社会里管教化的乡官。豪杰,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被(pī)坚执锐:披着铠甲,拿着兵器。比喻亲自投身战斗,冲锋陷阵。被,通“披”,穿。坚,指铁甲。锐,指武器。

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后来社稷就用来做国家的代称。

号为张楚: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即复兴楚国之意。一说定国号为“张楚”。

刑其长吏:惩罚当地的郡县长官。刑,惩罚。

荥(xíng)阳:位于今河南省,是古代的军事重镇。

楚兵:指楚地的起义军。 为聚:结成一伙。聚,集合在一起。

“陈涉世家(节选)”鉴赏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首发)

2、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5、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6. 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zhé),通“谪”,被发配,被流放。)

二、古今异义词

等死

古义:一样,同样。

今义:等候,等待。

卒中往往语

古义:处处,到处。

今义:常常,经常。

楚人怜之

古义:爱怜,爱戴。

今义:怜惜,怜悯。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

借第令毋斩

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今义:借给,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

今亡亦死

古义:逃跑,逃走。

今义: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私自,偷着。

今义:间隙。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古义:如果。

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

比至陈

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比方。

会天大雨

古义:适逢,恰巧遇到。

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

会计

古义:聚会商议。

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篝火

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鬼火。

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古义:有的人。

今义:或者,也许。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古义: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今义:三位老人。

豪杰:古义:这里指当地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尝与人佣耕

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事物的味道。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古义:怎么,哪里。

今义:安全,平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古义:编次

今义:次序;品质差等

度已失期

古义:估计

今义:限度,分寸

将军身披坚执锐

古义:亲身,亲自

今义:身体

三、词类活用

大楚兴,陈胜王

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苦于,因……而受苦。

夜篝火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修饰动词。

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的火,指鬼火。

狐鸣呼曰

狐: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

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死国可乎

死: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乃丹书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书:名词作动词,书写

法皆斩

法: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

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指: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手指指着。

皆刑其长吏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

尉果笞广

笞:名词作动词,用竹板打。

宜多应者

多: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

功宜为王

功:名词作动词,论功劳

四、一词多义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往)

怅恨久之(语气助词,无意起辅助音节的作用)

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

楚人怜之(代词,他,指项燕)

令辱之(代词;他,指吴广)

陈胜佐之(代词;他,指吴广)

杀之以应陈涉(代词;他们,指各县长史)

然足下卜之鬼乎(代词;它, 指起义的事)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军队在途中停留)

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功宜为王(大王)

陈胜王(称王)

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

项燕为楚将(将领)

为屯长(担任)

为天下唱(向)

士卒多为用者(被)

为坛而盟(修筑)

项燕为楚将(是)

乃丹书帛曰(名词作动词,书写)

得鱼腹中书(书信,这里指丹书,布条)

广故数言欲亡(多次)

卒数万人(几,概数词)

以数谏故(屡次)

数有功(多次)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表判断,是)

陈胜乃立为王(才)

乃入据陈(于是,就)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动词,号令)

号为张楚(定国号,宣称)

以数谏故(因为)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

祭以尉首(用)

蕲以东(表时间方位的界限)

杀之以应陈涉(来)

与战谯门中(和)

尝与人佣耕(和……一起)

与皆来会计事(全,都)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队伍)

乃行卜(进行)

行收兵(行军)

故: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夺而杀尉(表承接)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表转折,但)

佣者笑而应曰(表修饰)

辍耕之垄上(方位名词,上面)

上使外将兵(名词,圣上)

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仁道,道义)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命令)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佣者笑而应曰(回答)

宜多应者(响应)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公等遇雨(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数量多)

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

吴广以为然(正确,对的)

卜者知其指意 (通“旨”,意图)

皆指目陈胜(指指点点)

广故数言欲亡(想,想要)

从民欲也(欲望,愿望)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连词,表假设,意思是如果)

从民欲也 (依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跟从)

比至陈(等到)

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正在)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当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当)

置人所罾鱼腹中(所: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的东西”)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所:名词,可译为“处所”)

百姓多闻其贤(代词;他,指扶苏)

卜者知其指意(代词;他,指吴广)

以激怒其众(代词;他们,指起义的人们)

皆刑其长史(代词;他们,指郡县里被秦压迫的人)

五、省略句

1、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

2、广以为然:“以为然”是“以之为然”的省略

3、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

4、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

5、令辱之:“令”后面省略代词“其”,指都尉

6、辍耕之垄上,“辍耕”前省略陈胜

六、判断句

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者,……也 是标准的判断句式标志 ,后演化为 ……者 或 ……也 这都是判断句)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是、为……)

3.未知其死也

七、倒装句

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状语后置句,以尉首为状语)

2、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定语后置句,苦秦吏是郡县的后置定语)

赏析

此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详细地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全过程。

《陈涉世家》一文在写作上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记事。写起义过程,先写起义的原因和起义前的谋划,再写起义的爆发和发展,直至政权的建立,脉络非常清晰。在记述中,则采取了先因后果的写法。写起义的动机,则先写暴秦的严刑峻法;写起义的发生,则又先写将尉的残酷等等。都入情入理,有力地突出了起义的正义性。文中还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对起义的过程、浩大的声势以及起义领袖的精神面貌,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展现,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文生动地记述了从大泽乡起义到张楚政权建立这一段历史进程,再现了陈胜、吴广两位起义领袖的英雄本色。陈胜有很高的阶级觉悟,并且怀有“鸿鹄之志”。这表现在佣耕时与同伴的对话中,表现在并杀两尉之后面对徒属所作的讲演中,尤其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语,是对封建世袭制度的有力否定和批判。正是由于他富有远见,他的话具有鼓动性,才能收到徒属皆日“敬受命”的效果。作为起义领袖,陈胜和吴广都能审时度势、机智果断,为起义作出周密的谋划和部署。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陈涉等人起义的直接原因。面临必死处境时,陈胜和吴广当机立断,密谋起义,决心率众闯出一条生路来,说明他们对起义的时机把握得很好。二人密谋中,陈胜对时局作了精辟的分析,把握了“天下苦秦久矣”这一社会背景。在这种分析的基础上,决定打出公子扶苏和项燕的旗号——因为“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提出这一口号,则“宜多应者”。他们在卜者启发下,精心策划丹书鱼腹和篝火狐鸣两件“灵异”事件,骗过了其他戍卒的耳目。他们合演的杀将尉的双簧戏,成功地点燃了起义的导火线,这些都能说明他们善于谋划。

后文中的“诸郡县,苦秦吏者”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与上文“宜多应者”相呼应,这两句话的前后照应说明了陈胜的分析完全正确,体现了他洞察时局的能力。也正是陈涉这种谋划、洞察的能力,才造成起义一呼百应,并迅速遍及全国局面。

陈胜、吴广在密谋起义之时曾找人算卦,后来又在卜者暗示下演出了丹书和狐鸣两出骗局。这种为推翻一个政权而造舆论的骗术,在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关头屡见不鲜。当广大群众畏天命的意识很浓厚的时候,举事者想要“威众”,以种种骗术把自己表现成受命于天的超人是最取巧、最见效的手法。然而,陈胜、吴广自己并不迷信天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才是他们的真实思想。作者司马迁更在记叙陈胜、吴广行卜时,特意点破“卜者知其指意”,既“知其指意”,则“足下事皆成,有功”云云,至于“卜之鬼乎”,分明是在参与密谋。《陈涉世家》在行文中使此类骗术昭然若揭,《高祖本纪》中对刘邦制造的斩蛇之类的神话也持保留态度,这都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的历史观。

两个将尉在大泽乡起义中并没有过失,他们和吴广的一场冲突是起义领袖预谋的,但最终仍不免一死。这是因为他们是秦王朝势力的代表人物,在残酷的阶级斗争面前,充当了起义军的对立面,故难逃成为牺牲品的命运。攻下蕲县这第一个县城后,陈胜和吴广及时派葛婴带领人马到蕲县以东开辟新战场,以便迅速打开局面,同时不失时机地立国称王,建立起农民政权。这些都说明他们在起义初期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成功地担当了领袖的责任。陈胜在战斗中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这些都是领袖人物不可或缺的素质,在陈胜、吴广身上明显地体现出来。

上述人物性格特点是通过具体事件或细节的记叙表现出来的,不难看出,《史记》在为一个个历史人物立传时,不仅记录其生平大端,而且注意揭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同时展示与人物活动相关的背景、环境,从而再现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这正是《史记》文学性的主要体现。

创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陈涉世家》。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作陈涉世家第十八。”意思是说:桀、纣丧失王道而汤、武兴起,周失其王道而《春秋》一书问世。秦失其为政之道,陈涉发起反秦义举,诸侯相继造反,风起云涌,终于灭掉秦国。天下亡秦之端,始于陈涉发难。于是作《陈涉世家》第十八。

司马迁简介

两汉·司马迁的简介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司马迁的诗(26篇)

猜你喜欢

陈涉世家(节选)

两汉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卖油翁

宋代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红毛毡

清代蒲松龄

红毛国,旧许与中国相贸易,边帅见其众,不许登岸。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帅思一毡所容无几,许之。其人置毡岸上,但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顷刻毡大亩许,已登百人矣。短刃并发,出于不意,被掠数里而去。


送东阳马生序

明代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工之侨献琴

明代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之山,不知其所终。


陶侃惜谷

宋代司马光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砚眼

明代冯梦龙

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清代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三则

清代蒲松龄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其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爆,杀狼亦可用也。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明代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