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

[清代]:郑板桥

雾树溟潆叫乱鸦,湿云初变早来霞。

东风已绿先春草,细雨犹寒后夜花。

村艇隔烟呼鸭鹜,酒家依岸扎篱笆。

深居久矣忘尘世,莫遣江声入远沙。


“村居”译文及注释

译文

树木笼罩在迷朦的烟雾之中,乌鸦在鸣叫,宿雨初霁,残云旭日辉映成霞。

东风已经吹绿了早春的春草,小雨天气早晨仍然感觉到寒意。

村里小船上的人隔着烟雾在呼唤自家的鸭子,酒家沿着河岸扎着篱笆。

长久以来远离尘嚣,不要让江涛之声传入遥远的水村。

注释

溟潆:模糊不清。湿云:雨后云。

先春:早春。后夜:指早晨。

深居:谓远离尘嚣之世。远沙:远村。江南水村多以“沙”命名。

参考资料:

1、衣殿臣编《郑板桥诗词选》(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84页

郑板桥简介

清代·郑板桥的简介

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 郑板桥的诗(1篇)

猜你喜欢

鹧鸪天·一夜冰澌满玉壶

宋代石孝友

一夜冰澌满玉壶。五更喜气动洪炉。门前桃李知麟集,庭下芝兰看鲤趋。

泉脉动,草心苏。日长添得绣工夫。试询补衮弥缝手,真个曾添一线无。


送刘昱

唐代李颀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蜃说

宋代林景熙

尝读《汉·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初未之信。

庚寅季春,予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予骇而出。会颖川主人走使邀予。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巘,列如崪岫,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歘起,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中有浮图老子之宫,三门嵯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若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日近晡,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笔谈》纪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予因是始信。

噫嘻!秦之阿房,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远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异哉!


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

五代李煜

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江上望青山忆旧

清代王士祯

扬子秋残暮雨时,笛声雁影共迷离。

重来三月青山道,一片风帆万柳丝。


晓行望云山

宋代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行香子·舟宿兰湾

宋代蒋捷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送春归、客尚蓬飘。昨宵谷水,今夜兰皋。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料芳悰、乍整还凋。待将春恨,都付春潮。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


移病还园示亲属诗

南北朝谢朓

疲策倦人世,敛性就幽蓬。

停琴伫凉月,灭烛听归鸿。

凉薰乘暮晰,秋华临夜空。

叶低知露密,崖断识云重。

折荷葺寒袂,开镜盼衰容。

海暮腾清气,河关秘栖冲。

烟衡时未歇,芝兰去相从。


黄陵庙

唐代李远

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女儿蒨裙新。

轻舟短櫂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


慈姥矶诗

南北朝何逊

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