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西陵送别”译文及注释
译文
画船儿载不动离别的愁绪。人还在西陵,遗憾已经弥漫了整个东州。我无奈地骑上马儿回去,眼含泪水,懒得睁开,怕倚者高楼远眺。春天去了又来,年复一年,西陵的杨柳依然轻柔披拂,送别的场景却始终萦绕在脑海。潮涨潮落,甘于淡泊,与世无争,江上沙鸥泛水。雾霭迷蒙的水面辽阔无际,只能酬和诗句寄托深情,可还是没有办法把人留下来。
注释
折桂令:此调又名《百字折桂令》《天香引》《秋风一枝》《蟾宫曲》。此调为元人小令曲名。
西陵:元代无此地名,或为西陵渡,在今浙江杭州萧山区。浙江有西陵渡,故址在今萧山县,张乔《越中赠别》诗云:“别离吟断西陵渡,杨柳秋风两岸蝉。”前人每以西陵渡指称送别之地。本曲此处亦当作如是解。
画船儿载不起离愁: 化自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句。
东州:指琅琊(今山东临沂市北)一带。或为作者友人即将远行之所。
慵:困倦,懒得动。这里指黯然伤神之时,泪眼模糊,双眼难睁。
层楼:高楼。
忘机:指毫无巧诈之心,淡泊名利,与世无争。
相酬:酬和,用诗词作答。
“折桂令·西陵送别”鉴赏
赏析
张可久的这首小令写送别。前半部分为送别时的情景和心绪,后半写真诚友谊的可贵,最后三句是对开头的照应,也是对曲情的绾结。“春去春来”四句为一扇面对,前两句与后两句骈俪成文,切情切景,蕴藉自然。
首句点明是在西陵送别友人。虽是化用李清照词句的意境,但李词说的是游览用的小艇,此处则是作交通工具的大船,更显离愁之重,因之更衬托出友情之深厚。二、三两句写出送别之地及友人的目的地。它营造出一个在西陵握别,离恨却已弥漫东州的深广意境。离情之苦,友谊之深更因之而强化。
四、五、六句为第二层,写送别友人后的情景。友人已去,眼前已无良朋,泪眼难睁。回家后不敢倚楼眺望,因为过尽千帆都不会是载友人归来的画船。
第七句到第十句,抒写与友人别离后的寂寞凄清。春来春去,西陵渡头依然杨柳依依,潮涨潮落,日更一日,但友人踪影难觅,何堪伤悲。
最后三句,悱恻缠绵,情悠意长。友人早已远去,江上烟水迷茫,真个是“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悠悠烟水也正是绵绵离愁。虽有深情的诗句,但牵不住离舟。余音袅袅,如水长流。小令不长,却载千古离恨,真良构也。
这首散曲抒发了离别之情,深感真挚。描写自然朴实,情景交融,意韵深远。
创作背景
前人每以西陵渡指称送别之地,该曲此处亦当作如是解。这支散曲是张可久在西陵送别友人后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张可久简介
元代·张可久的简介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 张可久的诗(224篇)〕猜你喜欢
阳春曲·题情
轻拈斑管书心事,细折银笺写恨词。可怜不惯害相思,则被你个肯字儿,迤逗我许多时。
鬓云懒理松金凤,胭粉慵施减玉容。伤情经岁绣帏空,心绪冗,闷倚翠屏。
慵拈粉线闲金缕,懒酌琼浆冷玉壶。才郎一去信音疏,长叹吁,香脸泪如珠。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相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迭应举,及第待何如。
百忙里铰甚鞋儿样,寂寞罗帏冷篆香。向前搂定可憎娘,止不过赶嫁妆,误了又何妨。
黑漆弩·游金山寺
邻曲子严伯昌,尝以《黑漆弩》侑酒。省郎仲先谓余曰:“词虽佳,曲名似未雅。若就以‘江南烟雨’目之何如?”予曰:“昔东坡作《念奴》曲,后人爱之,易其名为《酹江月》,其谁曰不然?”仲先因请余效颦。遂追赋《游金山寺》一阕,倚其声而歌之。昔汉儒家畜声伎,唐人例有音学。而今之乐府,用力多而难为工,纵使有成,未免笔墨劝淫为侠耳。渠辈年少气锐,渊源正学,不致费日力于此也。其词曰:
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金鳌头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蛟龙虑恐下燃犀,风起浪翻如屋。任夕阳归棹纵横,待偿我平生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