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畔农家茅舍旁盛开着鲜艳的梅花,湍急的江水冲打着巨石溅起银白色的浪花。我漂泊异乡,在这简陋的船篷下送走旧日年华。请问那暮色中归巢的寒鸦:哪里是我亲人的家?
注释
中吕:宫调名。中吕宫是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喜春来:曲牌名,属中吕宫。
泰定三年丙寅岁:泰定三年(1326)即为丙寅年。
除夜:除夕。
玉山:今江西省玉山县,在长江北岸。
的的(dí dí):鲜明的样子。
石濑(lài):石上急流。濑,湍急的水。
溅溅:流水声。
玉沙:指银白色的浪花。
瓦瓯篷:一种简陋的船篷,形如瓦瓯。
阿戎家:指亲人所在。阿戎,指堂弟,这是晋宋以来的习惯称呼。此处泛指近亲。
“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鉴赏
赏析
这首曲描写除夕夜作者在旅途舟中所见之景,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表达了无限的亲情。全曲情感含蓄真挚,语言简明自然。
“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濑溅溅漱玉沙。”首一句通过工整的对仗写出了岸上江边的景色:梅花依傍着茅舍开放,湍激流水冲刷着沙石。“的的”本是明白、昭著之义,此处用以形容梅花色彩鲜艳夺目,虽在暮色之中仍然看得分明。作者笔下的画面虽不乏生机活力,但毫无新年除夜的喜庆气氛,平静的描绘之中流露出一种冷清的情调。
第三句描写自己的飘泊生涯:“瓦瓯篷底送年华。”瓦瓯小船以容身、江中度除夜的境况,突出了作者的孤独之感与凄凉之情。这里笔锋一转,情感为之一挫。唐代诗人杜荀鹤《溪兴》一诗曾谓:“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同样收入张雨《贞居词》的另一首作品《八声甘州·舟次垂虹寄玄洲许道民》亦曰:“独酌瓦瓯篷底,谁与饭胡麻?”除夕,本应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可作者却羁旅天涯,孑然一身,江上飘荡。纵然曲家弱冠便以儒者抽簪入道,遁出红尘,可遇到这样的景况,仍免不了黯然神伤。
曲子最后,作者把目光投向暮色中纷纷归巢的鸦鸟。他语带悲凉地“问暮鸦”:“何处阿戎家?(可知道我弟弟家在何处?)”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强烈的思亲之情,孤寂、落寞的心情流溢于笔端。
创作背景
这首曲是作者除夕夜在舟中思念亲人而作。元朝泰定三年(公元1326)除夕之夜,曲家张雨路经江西玉山,在一艘破旧的小船上度过了新年。除夕之夜本是辞旧迎新家人团圆之时,可是作者却归家无望,依旧在江上漂泊,望着暮色笼罩下的沿江景物,倍觉羁旅之苦,思亲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挥笔写下这支小令。
张雨简介
元代·张雨的简介
张雨(1283~1350)元代诗文家,号句曲外史,道名嗣真,道号贞居子曾从虞集受学,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年二十弃家为道士,居茅山,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
...〔► 张雨的诗(2篇)〕猜你喜欢
【中吕】阳春曲·知几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回头沧海又尘飞。日月疾,白发故人稀。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