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山居元夕
[金朝]: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
微茫燈火共荒村,黃葉漫山雪擁門。
三十九年何限事,隻留孤影伴黃昏。
译文
隐隐约约闪烁着的灯火陪伴着荒凉的山村,枯黄的树叶落满了山岭,厚厚的积雪拥塞着柴门。
三十九年的人生,经历了无限世事,只留下孤独的身影,相伴我度过黄昏。
注释
长寿山居:是诗人在内乡县白鹿原东崦(yān)修建的书斋。元夕:即元宵,农历正月十五。
微茫:隐约,模糊。
漫:满,遍。
三十九年:诗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至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恰三十九岁。何限事:无限事。
赏析
该诗与《京都元夕》以乐景寄哀愤的写法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在诗人心目中,元夕时的热闹也好,冷清也好都排遣不了他浓重的家国之恨;都流荡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愤激的情感。该诗前两句写景,景是凄凉萧条的,这是诗人冷清孤寂心境的观照;后两句抒情,情是凄苦忧伤的,这是由灯火微茫、村荒地野、黄叶漫山、积雪拥门的景所引发的,是外景与内情契合而一所激起的心灵的颤动。以景显情,情景交汇,使这首咏叹节令的小诗具有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句,描写长寿山居元夕景况。荒村里,隐隐约约地有几点灯火,与“炫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的京都元夕大有不同的是,这个元夕他既未出游,又无人过访。山居处所,黄叶满山,积雪堆门,一片萧条、凄凉景象。“共”字写出唯有微茫灯火与荒村相伴;“漫”“拥”表现残叶遍野,积雪塞门。如此意象,映衬出了诗人冷清孤寂的心境。
“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句,触景生情,直接抒发诗人心中的郁积。三十九年,多少往事,如今只落得形单影只,独自和黄昏作伴。“只留”已见形孤;“孤影”再现影单。“黄昏”既暗示年令的迟暮,也暗示金国的国运如日薄西山。“只留孤影伴黄昏”,就意味着诗人在独自为自己的迟暮,金朝的没落而深深的忧伤。
该诗因为贯注着诗人深沉的国衰之痛,沧桑之慨,所以境界就远远地高出一般的咏叹景物的诗篇,显得意境峻拔,气势沉郁。“三十九年何限事”,蕴蓄了无尽的国仇家恨,无尽的苦辣辛酸。北方蒙古军残暴侵凌,金王朝飞速衰落,“何限事”中包含着的正是诗人的无穷恨憾。“只留孤影伴黄昏”所体现的也不仅仅是诗人自己的孤寂凄清,而更重要的是诗人对金王朝江河日下的命运的牵系和忧虑。
创作背景
公元1227年(金哀宗正大四年),诗人由河南镇平令改任河南内乡令。不久,老母病逝,诗人丁母忧居丧于县境内的长寿山白鹿原乡,该诗便写于次年(公元1228年)元夕。
金朝·元好问的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 元好问的诗(99篇)〕
元代:
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誰通?
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節,豈知白露已秋風。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宋代:
柳永
自从回步百花桥。便独处清宵。凤衾鸳枕,何事等闲抛。纵有馀香,也似郎恩爱,向日夜潜消。
恐伊不信芳容改,将憔悴、写霜绡。更凭锦字,字字说情憀。要识愁肠,但看丁香树,渐结尽春梢。
自從回步百花橋。便獨處清宵。鳳衾鴛枕,何事等閑抛。縱有馀香,也似郎恩愛,向日夜潛消。
恐伊不信芳容改,将憔悴、寫霜绡。更憑錦字,字字說情憀。要識愁腸,但看丁香樹,漸結盡春梢。
金朝:
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
微茫燈火共荒村,黃葉漫山雪擁門。
三十九年何限事,隻留孤影伴黃昏。
清代:
纳兰性德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問君何事輕離别,一年能幾團圓月。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
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
五代:
李煜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憔悴年來甚,蕭條益自傷。
風威侵病骨,雨氣咽愁腸。
夜鼎唯煎藥,朝髭半染霜。
前緣竟何似,誰與問空王。
明代:
李贽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
有客開青眼,無人問落花。
暖風熏細草,涼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夢,朋來不憶家。
琴書猶未整,獨坐送殘霞。
五代:
李煜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
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朦眼上花。
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永念難消釋,孤懷痛自嗟。
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咽絕風前思,昏朦眼上花。
空王應念我,窮子正迷家。
清代:
纳兰性德
闷自剔残灯,暗雨空庭。潇潇已是不堪听,那更西风偏著意,做尽秋声。
城柝已三更,欲睡还醒。薄寒中夜掩银屏,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
悶自剔殘燈,暗雨空庭。潇潇已是不堪聽,那更西風偏著意,做盡秋聲。
城柝已三更,欲睡還醒。薄寒中夜掩銀屏,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
宋代:
柳永
上国。去客。停飞盖、促离筵。长安古道绵绵。见岸花啼露,对堤柳愁烟。物情人意,向此触目,无处不凄然。
醉拥征骖犹伫立,盈盈泪眼相看。况绣帏人静,更山馆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顿成两处孤眠。
上國。去客。停飛蓋、促離筵。長安古道綿綿。見岸花啼露,對堤柳愁煙。物情人意,向此觸目,無處不凄然。
醉擁征骖猶伫立,盈盈淚眼相看。況繡帏人靜,更山館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頓成兩處孤眠。
五代: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誰道閑情抛擲久。每到春來,惆怅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辭鏡裡朱顔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