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
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注释
乌纱:当时做官为宦的代名词
囊橐(náng tuó):一种口袋。
萧萧:空空的样子。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鉴赏
赏析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写的是郑板桥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归里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他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到清冷的江边作为鱼竿。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因为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告别潍县绅士民之作。作者为人正直,只关心百姓疾苦,不愿逢迎吹捧上司,深为上司不满,于是上司借故罢了他的官。时年他已61岁,在潍县担任了7年县令,照理说,至少也该发点小财了,然而他罢官之日,却是囊橐萧萧两袖寒,惟有一囊书画,两袖清风,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清官。这首诗在用词上很有感情色彩。萧萧寒、清瘦、秋风都从字面上传递出一种萧索、冷落、凄冷之感,与作者的心情和处境和谐一致。
这是一首赠别诗,然而却很特别。
创作背景
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因为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告别潍县绅士民之作。
郑燮简介
清代·郑燮的简介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 郑燮的诗(18篇)〕猜你喜欢
-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出自 清代 郑燮: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 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
-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 彻晓纱窗下,待来君不知。
出自 五代 李煜: 《谢新恩·樱桃落尽春将困》
- 离魂入夜倩谁招。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
- 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苦。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
- 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
- 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
-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 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
出自 宋代 柳永: 《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