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 一作:再转)
春声碎
愁望木兰舟,何处拍天烟水。春流不尽,碧桃花片,似女儿情腻。
红楼外,丝雨织残,金缕恨、莺梭碎。
恹恹正憔悴。想是日高未起。那人薄倖,便索性音书,不须寄。
帘卷际。游荡只管天涯,待细问、杨花意。
最高楼
神女怨,三十六宫春。暮峡渺行云。青鬟覆额金钗重,红楼吹梦玉箫频。
写鸾笺,题凤锦,绘真真。
便万语、千言心未毕。纵万转、千回唤肯出。环佩影、拜前身。
瑶坛曾注长生箓,琼华合授上元文。草同根,花并蒂,两情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