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带依然留乞句,斑骓一系无寻处。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蝶恋花·眼底风光留不住》
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
惆怅玉颜成间阻,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断带依然留乞句,斑骓一系无寻处。
“断带依然留乞句,斑骓一系无寻处。”译文及注释
译文
眼前的美好风光是留不住的,在一片温暖和芳香里,他叉上马去远行。想要请柳丝拂动起来遮挡他前进的路,但杨柳树不是相思树,怎会懂得我的伤心。
为我们的天涯相隔而倍感痛苦惆怅,这东风为什么留不住这繁华旧梦。身边还留有当年他所写的信,但他的马已经走远,不知道现在身在何处。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和暖和香:伴着温暖,带着芳香。
雕鞍:马鞍的美称。
倩:请。
烟丝:烟雾笼罩的杨柳。
相思树:出自典故,后人用于男女相爱,生死不渝之情。
玉颜:指亡妻美丽的容貌。
闲阻,阻隔,此处引申为将来无法相见。
断带,断掉的衣带。乞句:请求(对方)写的诗句。
斑骓:身上长着花斑纹的马。
一系:将马拴在树下。
“断带依然留乞句,斑骓一系无寻处。”鉴赏
赏析
此词写的是两恋人依依别离的场景,写出了情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及内心的伤感、惆怅。
上片写外出游玩之时,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亡妻。从“和暖和香”、“烟丝”、“垂杨”、“东风”这些意象可知,此时正是春意盎然之时。纳兰并没有把和伊人离别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它的浓丽,从而显现出在这春光大好时离别的难堪之情,以及自己内心的悲苦。“眼底风光留不住”套用辛弃疾的“有底风光留不住。烟波万顷春江橹”,而一个“又”字,则表明分别已经不是一次,而是多次。这个时候,“眼底风光”并不是指风暖花香、杨柳依依,而是指即将远行的征人。面对骑马离去的征人,女主角无力挽留,所以她把希望寄托在被烟雾笼罩的杨柳上,请它们遮住征路,以便将征人留住,但垂柳并不是相思树,它是无情的,自然也不会满足女主角的愿望。
下片转换角度,写自己的失落之情,抒写征人的伤别之情。伊人舍不得征人,征人更不愿离开伊人,但是圣命难违,征人只能离家远行,以至“玉颜成闲阻”。此时,征人的心中备感痛苦惆怅,于是开始埋怨东风为什么留不住繁华旧梦,其隐喻的意思就是:为什么幸福不能永驻呢?东风“不作繁华主”正是纳兰无可奈何的感慨。
尾句再次转换了角度,写伊人的相思之情,伊人割断的衣带上还留有当年她求征人写的诗句,可如今征人远行,与自己相隔万水千山,也不知道他的坐骑现在系在何处。
创作背景
此词可能作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三月,词人扈驾东出山海关至盛京,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亡妻,生出无穷无尽的空虚、寂寞、惆怅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词抒发满心愁绪。
纳兰性德简介
清代·纳兰性德的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纳兰性德的诗(221篇)〕猜你喜欢
- 断带依然留乞句,斑骓一系无寻处。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蝶恋花·眼底风光留不住》
-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出自 唐代 白居易: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 叶声寒、飞透窗纱。
- 昔王右丞辋川别墅,其诗画之妙,至今可以想见其处。
-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 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把凄凉助。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
- 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
- 春云春水带轻霞。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 忍听阳关第四声。
- 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
出自 元代 贯云石: 《清江引·弃微名去来心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