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新说

五代新说

《五代新说》二卷,唐代徐炫撰。该书记载梁、陈、北齐、北周及隋五代史实,分门别类为三十篇,是一部史料价值较高的野史笔记。

陶渊明集

陶渊明集

《陶渊明集》,梁昭明太子萧统搜集陶渊明遗世作品,编为《陶渊明集》七卷,录一卷,并为之作:《陶渊明传》、《陶渊明集序》。陶渊明虽写过一些脍炙人口、久诵不衰的辞赋和散文,但其主要成就是在诗歌方面。他历来都是以一个诗人的身分被载入文学史的。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包括:哲理,如《形影神》;赠别,如《与殷敬安别》、《赠羊长史》等;家训,如《命子》、《责子》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

书目答问

书目答问

《书目答问》是张之洞撰写的一本举要性目承书。《书目答问》一书,是作者因诸生不知“应读何书”及“书以何本为善”而为其开列的学习经史词章考据诸学指示门径的导读目录(一说系张委托缪荃孙代撰)。收录者多为重要书籍,所选版本亦从当时习见者中取其不缺少误者为主,而不追求所谓的宋椠元刊。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汉官六种

汉官六种

“汉官六种”是东汉时期陆续产生的六种关于汉代官制、礼仪的著作的总称,即《汉官》、《汉官解诂》、《汉旧仪》、《汉官仪》、《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汉仪》六种书。此六书于唐宋以后散佚,现在只能看到元人和清人的辑本。后由清人孙星衍编辑成《汉官六种》十卷,收入《平津馆丛韦》。

伯牙琴

伯牙琴

《伯牙琴》宋末元初道家学者邓牧著。在自编诗文集《伯牙琴》,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武器,猛烈抨击现实社会。

尉缭子

尉缭子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书。《尉缭子》一书,对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时的隐士,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古画品录

古画品录

《古画品录》,中国画论著作,由谢赫所著,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篇系统的绘画品评专著。

悟真篇

悟真篇

内丹之学,传自远古黄老列庄哲学思想,自汉魏伯阳揭其端,唐钟离权、吕洞宾等发扬于后。唐宋以降流衍日繁,蔚为大观。宋张伯端承钟、吕之学,祖述黄老,仿效《周易参同契》,著为《悟真篇》,内丹之学遂大显于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之:“是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   《悟真篇》与《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参同契》、《黄庭经》为古代中国早期四大内丹术专著。北宋张伯端撰。考该书以诗、词、曲等体裁阐述内丹理论。

常言道

常言道

《常言道》又名《富翁醒世传》,是中国清代落魄道人著古典小说,共四卷十六回。题名“落魄道人编”,作者姓名已不可考。嘉庆甲戌十九年(1814)刊本,首嘉庆甲子九年(1804)西土痴人序,序谓:“言之无罪,不过巷议街谈;闻者足戒,无不家喻户晓。虽属不可为训,亦复聊以解嘲,所谓常言道俗情也云尔。”光绪乙亥(1875)得成堂新镌袖珍本,半叶八行,行二十字。

公孙龙子

公孙龙子

《公孙龙子》是中国先秦时期名家的主要代表公孙龙的重要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公孙龙子》原有14篇,后来多数散失。《隋书。经籍志》只在“道家”下列《守白论》。现存的《公孙龙子》一书只有6篇,保存在明代的《道藏》中,该书流传情况复杂,宋代以后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认为今本《公孙龙子》是晋朝人根据零碎材料编纂起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先秦《公孙龙子》的本来面目。该书是研究公孙龙哲学观点和逻辑思想的重要史料。 

三字经

三字经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松漠纪闻

松漠纪闻

松漠纪闻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此书乃其所纪金国杂事。始於留金时,随笔纂录。及归,惧为金人搜猎,悉付诸火。既被谴谪,乃复追述一二,名曰《松漠纪闻》。寻有私史之禁,亦秘不传。绍兴末,其长子适始校刊为正续二卷。乾道中仲子遵又增补所遗十一事。

齐东野语

齐东野语

《齐东野语》20卷,周密撰。作者字公谨,自号草窗,又号弁阳啸翁、萧斋、泗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弁阳老人等。

神仙传

神仙传

《神仙传》是东晋道教学者葛洪所著的一部古代中国志怪小说集,共十卷。书中收录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92位仙人的事迹,其中很多人物并不是道士但都均被葛洪“请入”传中。神仙传以想象丰富,记叙生动著称。

吴子

吴子

《吴子兵法》,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著,战国末年即已流传。《吴子》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有关思想,在历史上曾与《孙子》齐名,并称为“孙吴兵法”,因而为历代兵家所重视。

春秋繁露

春秋繁露

《春秋繁露》中国汉代哲学家董仲舒的政治哲学著作。《春秋繁露》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阐述了以阴阳五行,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神学理论,宣扬“性三品”的人性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的伦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东观奏记

东观奏记

《东观奏记》三卷,唐裴庭裕撰。庭裕一作廷裕,字膺馀,闻喜人,官右补阙。其名见《新书。宰相世系表》,所谓裴氏东眷者也。王定保《摭言》,称其乾宁中在内廷,文书敏捷,号下水船。其事迹则无可考焉。其书专记宣宗一朝之事。前有《自序》,称上自寿邸即位二年,监修国史丞相晋国公杜让能,奏选硕学之士十五人,分修《三圣实录》。

疑龙经

疑龙经

《疑龙经》旧题亦为"唐杨筠松撰",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杨筠松撰写。全书分三篇,介绍如何根据山水地势寻找龙脉,上篇论干中寻枝,以关局水口为主,中篇论寻龙到头,看面背朝迎之法,下篇论结穴形势。

葬法倒杖

葬法倒杖

葬法倒杖,唐代杨筠松·著 。共六章:认太极、分两仪、求四象、倍八卦、倒杖十二法、二十四砂葬法。